“虽然到3月底了,但我还是在家门口找到了心仪的工作。”3月28日上午,山东临沂市郯城县人力资源市场里,经过与企业深入协商,家住郯城县城区的刘亮明成功签约后十分高兴。
求职者和用工方的岗位如何实现精准对接,是招聘工作长期存在的难题,一直困扰着各级党委政府,山东临沂市着眼招聘中的痛点、难点,下细功夫真功夫,进行有益探索,取得了很好效果,为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临沂市紧紧围绕精准服务企业用工和劳动者求职就业,打造了市、区县、镇街、村居四级定时定点常态化精准招聘服务体系,成效明显。截止今年6月底,全市已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320余场次,服务企业8200余家次,提供招聘岗位17.6万个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8.3万人次,推动了全市高质量充分就业大幅跃升。
精准全面归集企业用工需求
做好招聘工作,企业用工需求是关键,只有准确掌握企业用工需求,才能供求职者精准选择。
“我们坚持市、县区、镇街、村居协同联动、分级负责,每周通过主动上门、电话(微信)联系、集中座谈等方式,常态化掌握辖区企业缺工情况,做到企业缺工岗位、缺工规模、缺工类型、技能专业要求、薪资待遇“五清”,建立缺工企业清单,实行动态管理。”临沂市人社局局长葛龙江说。
市人社局每周与临沂商城、全市13条标志性产业链主管部门进行对接,搜集汇总其下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各县区人社部门每周搜集汇总各辖区负责企业的用工需求。各镇街、村居建立并完善企业服务微信群,实现微信群企业全履盖,常态化开展企业用工需求征集。
县区建立人社服务专员清单和联系对接企业清单,每名人社服务专员联系对接服务5家重点企业,固定时间联系企业,动态征集用工需求信息,对缺工企业,做到一企一策、快速响应,一对一解决企业缺工问题。
发挥镇街便民服务中心(人社所)作用,充分利用全市300多名镇街就业服务公益性岗位人员,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查。
将全市816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摸排的企业岗位需求信息同步纳入人社部门岗位征集发布范围,实现岗位需求信息共享使用。选择规模大、实力强、信誉好的骨干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重点支持,联动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查;在镇街、商超、大型村居等人员密集场所,全覆盖公益布点“优职优工”数智招聘平台310个;发展“值得去干”数智招聘平台和线下门店站点200余家,扩大岗位征集发布招工渠道。
精准多点联动发布岗位信息
岗位信息有了,如何通过有效的平台全部发布出去,让尽量多的求职者第一时间了解到岗位信息,是非常关键的。
“指导督促县区加强企业招聘岗位信息审核,确保用人单位名称、招聘岗位、招聘数量、岗位要求条件、薪酬待遇、工作时长、联系方式等关键信息真实、完整、准确。对发布的招聘信息发生变化的,及时进行维护更新,对已经发布并完成招聘的信息及时删除,确保招聘信息真实有效。”临沂市人社局副局长刘海涛说。
市人社局每周将归集的全市企业招聘岗位信息,周一上午9时准时在局网站、微信公众号、服务号、直播带岗等媒体上发布,将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信息同时推送至驻地高校及市属职业、技工院校,通过学校的平台发布。
同时将岗位信息下发至各县区,县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固定时间将全市的企业招聘岗位信息同步在本县区全面发布。市、县区与同级退役军人、残联、妇联等部门的对接,将归集的企业岗位信息同步推送至他们,借助他们的渠道在全市广泛发布。
县区将企业岗位信息同时在县区人力资源市场、县区政务服务中心人社大厅、零工市场、镇街便民服务中心(人社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村委大院、就业驿站等站所,利用电子显示大屏、招聘宣传专栏定期播放、张贴,全面发布企业岗位信息。
市人社局依托现有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系统、社会保险经办系统,每周定期将企业招聘岗位信息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推送至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领取失业金人员、求职者等有求职意愿的各类群体。
精准开展常态化就业招聘对接
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搭建求职者和用工方的桥梁,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至关重要。
“我们坚持线上线下融合举办和市、县区、镇街、村居四级联动,充分考虑县区城区、镇街、村居基础实际,突出普遍服务与重点保障相结合,建立定时定点常态化招聘会,并形成招聘机制,切实提升了招聘服务效果。”葛龙江表示。
“以前找工作要跑到市里、县城,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的岗位,真是太方便了!”来自蒙阴县垛庄镇的求职者王丽高兴地说。她与一家本地食品加工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期待。
临沂市因地制宜开展流动招聘、商圈招聘、夜市招聘、集市招聘等现场特色招聘活动,为求职者提供更多元的就业选择。
集中举办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抓好春节前后1-3月重点时间节点企业复工复产用工高峰期,坚持四级联动集中举办招聘会,今年“春风行动”期间,全市举办各类招聘活动240余场次,服务企业6500余家次,提供岗位13.19万个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4.52万人次。
加强重大项目用工服务联动,联合产业专班,分产业举办了综合、化工、机械、木业、医药、食品等重点行业产业专场招聘对接活动,服务用工企业300余家,提供岗位1120余个,需求3100余人,帮助解决用工1300余人。
家门口的招聘会,不仅为求职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机会,更为企业降低了招工成本,招到就近的员工提供实惠。“我们公司经营形势一直很好,今年要扩大规模,借助市里建立的定时定点四级联动招聘平台,收获满满,以前只能到外地招俄语、西班牙语等外贸人员,现在很轻松在当地就招到了。”临沂明拓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少龙说。
积极开展“家门口”供需对接服务,推进实施“社区微业”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群体就业,依托零工市场、就业驿站等基层一线站点,通过开展招聘大篷车、“送岗下乡”“送岗入户”活动等方式,在万达广场等大型商超、农村集市,举办“小而优”招聘活动80余场次,向劳动者较集中的地区发布招聘信息17万余条次。
“咱在这边干离家近,比较方便,工资发得也及时。”家住罗庄朱张桥西北村村民韦春梅逢人就夸赞这份工作,离家近又能挣钱,她非常满意。
统筹部门政策资源,分人群开展精准招聘。针对妇女就业,联合妇联举办了临沂市暨兰山区妇女就业创业专场招聘会,共计100家企业向求职者提供了1100余个工作岗位,现场达成就业意向的有200余人。招聘会专门开设了“妈妈岗”招聘专区,临沂俏妈商贸有限公司、宁宇餐饮等12家企业带来“妈妈岗”900余个。
举办退役军人就业专场招聘会、退役军人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200余家企业现场提供机械制造、电商运营、食品化工、通信设备等多领域多行业近3800余个岗位,共有1256名退役军人与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联合总工会举办了2025年“工会帮就业·乐业在齐鲁”活动,127家企业和1000余名求职者参加了活动。联合残联举办了2025年临沂市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33家企业参加,提供车间工、工艺品制作、销售等30余个工种,400余个残疾人就业岗位。
“非常感谢学校举办的双选会活动,让我顺利选到了自己喜欢的企业。”在临沂职业学院举办的双选会上,智能制造系2022级工业机器人专业应届毕业生孙珂在选到了自己心仪企业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聚焦市外高校临沂籍毕业生、驻临院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广泛开展云招聘、校园招聘等名校人才直通车专场招聘活动,助力高校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高校与地方之间搭建沟通对接平台,及时发布毕业生就业信息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岗位信息,实现毕业生供求信息及时精准对接。目前,共组织史丹利农业发展集团等81家骨干企业到郑州、大连、济南等地举办“临沂-名校人才直通车”16场,提供岗位1670个次,需求5638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4320余人次
畅通市场化招聘对接渠道。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保用工促就业的专业化优势,支持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大力开展供需对接服务活动,市人力资源协会和人务资源机构共举办招聘会32场。
“我这边直播还没结束,就已经接到许多人的咨询电话了。”不久前,史丹利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王玲所在的“临沂人社首发”抖音直播间里坦言,自从开始直播带岗,公司的招聘热线几乎被打爆。
充分发挥直播带岗体验直观、互动即时、对接精准的特点,深入推进直播带岗在就业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打造集“人力资源数字化服务+企业数字化招聘+平台数字化赋能”于一体的“乐业临沂”直播带岗模式,积极拓宽数字化招聘新路径。自去年7月1日开播以来,累计开展重点企业直播带岗、直播送岗、直播招聘、入企探岗等岗位推介活动130余场次,320余万人次进直播间观看,今年1-6月,已开展直播66场次。建立联动机制,破解传统招聘模式时空限制,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积极引入专业化平台软件,创新实施“AI数字人”直播送岗服务,每周五固定直播,打造了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直播送岗、职业指导、政策解读服务模式,促进人才与企业的精准对接,实现“人找岗位精准,岗位找人方便”。
“我们通过直播带岗,可以有效解决企业线下招聘受时间、场地限制等问题,降低求职者招聘信息搜集的时间成本,将就业创业政策、招聘信息搬上‘云端’,实现就业服务和就业岗位的触屏可及。”临沂市人社局市场科三级主任科员孙道海说。
利用“帮您找活”线上零工市场,定期上传企业岗位信息,帮助零工就业。目前,“帮您找活”线上零工服务平台共注册企业2409家,发布岗位20.39万个次;个人发布家政、家电维修等灵活用工需求8万余个次;个人注册登记15.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