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长清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工作部署,创新工作机制,突出“五个强化”,做活青年人才集聚文章,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共引进青年人才4033人、博士41人、留学回国人员52人,新增就业见习基地10家,开发见习岗位1073个,组织见习上岗211人。
强化政策引领,构建引才“磁力场”
一、开展人才政策宣讲。组建人才就业政策宣讲团,深入高校、园区、企业开展以“大家点题我来答,人才政策全知道”为主题的政策宣讲系列活动98次,实现政策精准推送,全面落实生活租房补贴、博士后留济补贴、人才工程扶持等一揽子政策,帮助企业更好地引才、留才、用才,实现“政策找人”、“服务上门”,全力打造“政策汇+套餐制”服务模式,构建全周期、全方位、全流程政策保障体系。二、深化“助力护航”服务。进一步落实“人才工作周调研制度”,每周走访企业不少于2家,掌握企业现有人才及引进情况,点对点推送政策、面对面解疑答惑,切实发挥政策的聚才效应。三、创新招才引才方式。积极推动企业开展“才聚泉城”高校行活动,吸引高校毕业生到长清就业,助力长清加快发展。
强化平台赋能,打造育才“集聚地”
一、推动校企合作。聚焦高校毕业生求职需求,充分发挥山东北辰机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奥图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新视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60多家见习基地就业“缓冲区”作用,多渠道搭建对接平台,有效满足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元见习需求。充分发挥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济南广盛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和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迅达康兽药有限公司等3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柔性引才作用,吸引更多青年才俊留在长清、奉献长清、爱上长清。二、扶持创新创业。依托济南西城软件园、西部创新园、美客文创产业园等青年创业孵化示范区,常态化开展创业指导、孵化服务,吸引青年人才在长清创业,助力创业青年实现“梦想+”。举办“长清区科研成果转化大赛”,对获奖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让更多的科研项目落户长清、让更多的大学生融入长清。
强化服务提质,营造留才“温馨港”
一、组织常态化招聘活动。全面推行“清单化对接、台账化管理、目标化跟进”“三化服务”工作机制,紧密对接用工单位岗位需求信息,建立完善人才及项目需求台账,落实目标化跟进措施,实行销号管理,以科学化、精细化企业服务模式赋能人才工作。组织开展“职引未来,逐梦长清”校园招聘会、“春风行动”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月”等线上线下多形式招聘活动近百场,促进青年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针对新能源、生物医药、网络视听等新兴领域及重点产业,开展整建制、打包式园区专场招聘活动,定向匹配人才需求,助推“2+2”产业体系进一步做大做强。二、推行“一站式”服务模式。打造开发长清区“百家企业人才服务直通车平台”,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推行“人才不跑专员跑”、“服务流程线上办”等“一站式、精准化、全链条”服务模式,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信息推送、政策咨询、事项办理、政策落实、意见反馈等全程网办服务,营造人才发展的“暖环境”。为高层次人才发放“泉城人才服务金卡”,提供医疗、交通、文旅等专属优惠,营造良好的引才环境。
强化宣传引导,绘就爱才“同心圆”
一、同步推送政策。立足长清实际,制定《长清区就业人才政策汇编》、《长清区青年人才集聚10条措施》,通过长清区政府网、长清融媒等平台线上线下同步推送。开展以“长清是我家,发展靠大家”、“选择长清,聚力共赢”、“扁鹊故里,山水长清”为主题的直播带岗活动,加快青年人才集聚,推动长清跨越发展。二、打造活动品牌。举办“高校学子看长清,我促长清快发展”、“莘莘学子话发展,扎根长清我当先”等社会实践活动,邀请高校学子实地参观城市建设、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增强就业创业的吸引力。举办长清区“农商银行杯”创业大赛,加大青年人才宣传力度,发挥典型引领作用,营造尊重人才、关爱人才的良好氛围。
强化数据驱动,厚植用才“沃土层”
一、建立人才数据系统。汇总梳理驻济高校基本情况及就业需求信息,对高校毕业生学历、专业、就业意向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绘制“产业—人才”资源需求图谱,建好“人才数据库”,利用“新文昌人才驿站”和“新园博人才驿站”等人才就业服务平台,为未就业大学生第一时间提供招聘信息和就业政策,实现岗位自主匹配,进一步拓宽高层次人才就业渠道。二、严格督查考核机制。将青年人才集聚任务纳入科室年度考核,定期通报指标完成情况,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全面完成考核指标。
下一步,长清区人社局将持续深化“五个强化”工作机制,以全方位供需对接、全链条人才服务、全要素创业生态为抓手,扎实推进青年人才集聚工作走深走实,为高质量充分就业贡献“长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