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省就业促进会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风采  >>  会员事迹  >>  信息详情
会员风采
会员名录
会员事迹
临沭“沭兴工匠”深耕技能促跃升
2025-04-03

临沭县是中国柳编之都”“世界手工艺城市1400余年的杞柳编织历史。临沭常林劳务合作有限公司以传承和发扬临沭柳编技艺为主线,联合7家柳制品龙头企业共同成立沭兴工匠联盟,贯穿岗前培训、劳务服务、柳编赛事、创意设计和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全过程,构建起以素质技能提升为核心的特色产业劳务品牌。目前,累计培育柳编能手2万余名,带动从业人员10万余人,推动临沭柳编区域品牌价值达18.57亿元,成为全国小宗特产类品牌第二名,当地流传出走东北,下江南,不如在家编花篮的佳话。

政商携手,构建“生态圈+行业链”精准赋能体系。临沭县把“沭兴工匠”劳务品牌作为柳编技艺传承、创新能力和市场拓展的重要引擎,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行业自治”的协同机制,形成政策支持、市场运作、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柳编“匠人”队伍建设,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柳编产业发展的意见》《促进柳编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设立技艺传承人奖励基金500万元,县财政每年专项拨款支持柳编技能培训,并将柳编技艺纳入职业教育体系,连续5年举办中国(临沭柳编创意设计高峰论坛国家级非遗展演等活动,搭建技能展示与交流平台,着力柳编“以赛促学、以赛选才”的柳编技艺“生态圈”。常林劳务公司联合县柳编协会、龙头企业成立“沭兴工匠”联盟,会员单位达400余家,建立健全柳编行业经营自律规范、自律公约和职业道德准则统一品牌标识与质量标准,规范会员行为,助力柳编行业发展和品牌建设。

校企共建,构建“师徒制+学院制”双轨并进体系。公司探索“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跟踪服务”的全链条培育机制,培养一大批柳编加工等领域的“能工巧匠”。采取“师徒制”培养方式,由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杨进邦等15名非遗传承人牵头,通过家庭作坊、社区工坊等形式传授传统编织技法。培育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创新能手”“齐鲁工匠”等工艺美术大师30余人,熟练掌握柳编技艺农户2万余人,形成“能工巧匠”人才梯队。创新构建“职业院校+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与当时知名技校—临沂市工业学校共建继续教育学院,开设柳编特色专业,通过“订单式培养”,企业提前介入课程设计,将生产需求融入教学内容,实现“入学即就业,上岗即熟练”的培养机制,破解了传统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难题。联合清华美院等高校开发创新课程,融入现代设计元素,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结合。先后组织全县柳编企业成立300余人的专业产品研发队伍,招引12个国外研发团队、与清华美院、山东艺术学院、广州美院、四川美院、临沂大学、济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结对,共同为临沭柳编产品设计提供创新服务

全链重构,形成“研发端+销售端”协同发力格局。整合优势资源,建设柳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推动柳编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发展。建立“技艺传承-产品创新-市场拓展”的价值循环,使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持续的经济动能激活产业增值空间。在研发端,引入“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白名单”制度,规范企业生产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加强对工艺创新、品牌设计、杞柳编织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及物流、油漆等相关产业的联系及引进,积极与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对接,聘请国外专业设计机构联合研发,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联合县柳编协会帮助企业成立临沭鑫苑柳编研究所和中国临沭柳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致力于研发国内市场新设计、新产品,加大设计投入不断研发新原料、新工艺在传统柳编的基础上、融合草、柳、木、竹、藤、铁、布等工艺创新,甚至将树根、树皮、树茎、树枝等材料融合现代流行元素通过设计变成深受欧美国家欢迎的产品。目前,自主研发设计的产品共有1000多个系列,30000多个品种、产品主要销往荷兰、法国、意大利、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销售端,通过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新渠道实现年线上销售额2亿元。柳编线上销售涌现出了“宜然家居旗舰店”“金柳家居旗舰店”等品牌网商和柳编“淘宝镇”、“淘宝村”,年实现柳编国内线上零售额过2亿元,利税7800余万元,带动从业人员近1000人,验证了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可能性。


联系电话:0531-86120089  电子邮箱:sdjiuye2007@163.com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路13号  ICP备案号:鲁ICP备1902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