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省就业促进会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风采  >>  信息详情
会员风采
会员名录
会员事迹
东营:创新推行“产融百校”行动 深度推进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
2025-03-28

在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的大背景下,东营市紧紧围绕“聚焦产业、立足需求、精准引育、提升能效”的工作思路,以“赋能企业成长,助力产业发展”为主线,积极破解辖区内高校、科研院所资源稀缺,引才精准度欠佳,产才融合不够深入等难题,创新性推出“产融百校”行动,并将其列为局党组书记人才项目,切实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持续提升人才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精准性与实效性。

靶向施策,为产业发展精准引才

“参会的企业代表与各学院教授、专家建个微信群,往后在技术、人才方面有任何需求,大家都能在群里深入探讨交流。”“我们眼下对这项技术成果需求迫切。”“这样的专场对接活动,意义重大……”近日,东营市石油装备产业链产才精准对接活动在东北石油大学圆满举行。

回顾过往校地交流合作历程,信息不对称、对接渠道不畅通、合作模式不完善等诸多因素,严重制约了人才的高效流动。为切实化解这些难题,东营市精准发力:深入梳理标志性产业链条的技术与人才需求,精心编制详尽清单;借助大数据技术,筛选出100所以上与本市产业契合度高的高校(院所),同样列出清单。基于这两张清单,构建“常态交流、双向推送、线下互访、快速响应”四项工作机制,打造多点协同、精准长效的校地交流合作全新模式。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技术成果转化、大学生招聘、校地协同创新等产才精准对接活动,力争在2025年新引进大学生3万名以上,推动人才引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让人才成为产业腾飞的强劲引擎。

政企共育,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效

3月20日,烟台黄金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与山东博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人才共育合作协议,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人力资源培养和供需协助关系。

在企业转型升级进程中,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日益凸显。面对这一严峻挑战,东营市深化政企校三方联动。充分借助市内职业(技工)院校的优质资源,秉持鲜明的产业导向,携手链主企业共建实训中心,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与“车间课堂”实践模式。进一步深化“校中厂”“厂中校”建设,全力打造市域产教融合共同体,强化技能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同时,依托黄河流域职业技能培训师资研修中心,牵头组建区域性产教融合联盟,搭建黄河流域高技能人才交流协作平台,支持引导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技工院校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建立“招—培—就”一体化的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每年新增高技能人才2万名以上,推动技能人才素质、规模、结构与高质量发展需求相匹配,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项目引领,开创博士后产才融合新模式

1月10日,在2024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颁奖典礼上,利津县双瀛水产苗种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后王灵钰就“花鲈耐盐碱新品系培育”项目成功签约。东营市深度打造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品牌,“以赛为媒”激发引才活力,推动人才与项目汇聚落地,实现竞赛和产业协同发展。

针对博士后平台发展不均衡、全职博士后占比不高、科研成果转化效能低、产业引领作用不强等突出问题,东营市着力打通“围绕产业需要组织人才创新”与“推动创新成果向产业转移转化”的双向通道,深入实施博士后引育创新“提质增效”计划。坚持“博士后布点紧跟产业方向”原则,推动博士后平台链条不断延伸拓展,构建全领域博士后科研平台。积极探索以博士后科研创新项目为依托的三方联动机制,深化“订单式”“项目攻关型”联合培养模式。今年1季度,已成功建成包括国家盐碱地技术创新中心在内的省级及以上博士后科研平台5家,新招收12名博士后,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研动力。


联系电话:0531-86120089  电子邮箱:sdjiuye2007@163.com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路13号  ICP备案号:鲁ICP备1902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