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省就业促进会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信息详情
最新动态
抗疫复工进行时第2期——亮点、难点、观点汇编(二)
2020-03-21

一、国家和有关部门出台的复工复产新政

     (一)综合发力,协同联动,全力推动复工复产

3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精简审批优化服务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要求提高复工复产服务便利度、大力推行政务服务网上办、完善为复工复产企业服务机制、及时纠正不合理的人流物流管控措施及加强对复工复产企业防疫工作的监管服务。

3月6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保障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陷入临时困境外来人员及特殊困难人员基本生活,切实做好兜底保障工作。

2月2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提出从加强员工健康监测、做好工作场所防控、指导员工个人防护、做好异常情况处置四方面推动企事业单位稳步有序复工复产。

2月21日,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部署在确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做好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有关工作。

3月5日,人社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失业保险金“畅通领、安全办”的通知》,对疫情防控期间及其后可能出现的失业风险,要求切实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确保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应发尽发,应保尽保。

3月6日,人社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出行线上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强化线上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成规模、成批次外出的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复工。

3月7日,人社部办公厅、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出行健康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扎实推进农民工健康信息互认,按照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要求,开展农民工“点对点”出行健康服务检查。

3月12日,人社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贫困劳动力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的通知》,要求有针对性地做好贫困劳动力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确保贫困劳动力优先返岗复工。

2月24日,人社部上线“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用工对接服务平台”(http://wgfw.mohrss.gov.cn),支持企业在线填报员工返岗需求,支持各地根据企业需求组织农民工成规模、成批次“点对点”安全有序返岗。


二、地方部门推动复工复产的新举措

为解决疫情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影响,许多地方积极出台专项扶持措施,如“北京19条”“天津21条”“广西12条”“重庆20条”“广州暖企8条”“苏州10条”“宁波18条”等,进一步推动政策的细化落实,全力保障复工复产。

     (一)加大扶持、精准施策,全力推进稳就业举措

1.加大扶持,精简流程,全力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各地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优化简化办事流程,以最快速度满足企业复工复产需求。北京出台关于稳定滞留湖北未返京人员劳动关系有关措施的政策文件,对滞留湖北未返京人员按照每月标准不低于3080元发放生活费,重点解决滞留湖北未返京人员和所属用人单位的实际困难。山东制定财政奖励政策,对重点项目开复工率靠前的地市给予奖励,加快推进全省企业和项目建设复工达产进度。杭州取消复工复产审批程序,全面推行“备案制+负面清单+承诺制+现场服务”模式。长沙优化流程实现社保业务系统与代发银行直联,公示无异议后,由银行直接将稳岗返还资金发给企业。

2.优化流程,精准施策,稳岗返还力度持续加大。各地持续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突出帮扶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广东开通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服务专区,专门设计企业受疫情影响正负向模型,精准帮扶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或实现已发放贷款展期和续期。广西对深度贫困地区的中小微企业一般稳岗返还标准由该企业及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提高至60%,沈阳80%,贵阳则将标准提高到100%,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稳定岗位。广西、青岛、衢州通过大数据筛查比对,把“人找政策”“企业找补贴”转为“政策找人”“补贴找企业”服务,全程“免填表”“免申报”“免跑腿”,简单操作申领稳岗返还补贴。德阳提出“先预拨,后清算”模式,创新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

     (二)优化服务、创新举措,促进供需双方高效对接

1.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手段,促进精准管理。一些地区及时开发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支持疫情科学防控、加快企业复工复产、强化服务保障。江苏开发系列云上服务产品和大数据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开通支持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服务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绿色通道”,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难题。浙江研发数字化抗疫“武器”,根据不同行业、企业远程办公需求,推出多种数字技术手段,助力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安徽组织动员云服务商为企业提供云服务优惠措施,鼓励和指导复工企业在云平台部署各类信息化系统,实现网上办公、远程协作和数字化管理。福建开发健康监测系统,助力企业评估员工健康与复工需求匹配度,并在全省部署112个热成像体温筛查系统,帮助复工企业驻守防疫保障首要关卡。福州运用智慧园区疫情防控子系统,实行 “码上复工”, “一人一码”,对入园人员实行全覆盖精准管控。厦门、宁波推出“新冠肺炎监测溯源系统”,运用信息技术服务疫情监测分析、人员流动、社区管理等领域,保障复工复产安全有序。

2.健康码突破区域限制,实现互通互认。各省市积极采用“健康码”“健康宝”“健康卡”等方式,精准识别,有效推动抗疫复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京津冀积极推动制定三地统一的健康电子码,解除隔离时实现扫码识别,加强大数据分析利用。浙豫两省采取“亮码互认”“验码互认”“转码互认”三种方式实现健康码跨省互认。甘肃居民可通过申领甘肃省“健康出行码”、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推出的“防疫健康信息码”,或在居住地街道办事处或镇政府开具健康证明等作为入甘身体健康的依据。湖北根据大数据比对结果和健康证明,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绿码”,作为返岗通行证明,全省各地通用互认。

3.探索线上培训补贴政策,创新资金管理。各地积极转变思路,采取线上培训、给予补贴、专家线上服务等措施,不断提高职业培训、创业培训的普及性和便利性。上海对受疫情影响在停工期间组织职工参加线上职业培训的企业(含平台、电商企业)、对具备自主培训能力的大企业或缺乏培训能力的中小微企业自主或委托开展职工线上职业培训的,对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商务运营的平台企业(电商企业)或新业态企业组织职工(含与其建立劳动关系或未建立劳动关系但通过平台提供服务获取劳动报酬的人员)参加线上职业培训的,均纳入培训补贴范围。山东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对“四类人员(农民工、离校2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及贫困家庭子女)”按5元/学时标准给予生活费补贴。广西将在停工期、恢复期组织职工参加线下或线上职业培训的企业纳入补贴类培训范围。雄安率先在河北出台线上培训工作实施办法,通过网络、微信、APP等平台对各类就业群体开展线上补贴性培训。

     (三)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多措并举保障重点群体就业

各地为保障企业复工复产,提出农民工就业困难补贴、防疫补贴、创业及创业园补贴、停工期组织职业培训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广西出台12条复工复产服务保障措施,通过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农民工就业困难补贴、防疫补贴和创业补贴等举措保障农民工就业创业;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中小微企业和深度贫困地区中小微企业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减少企业负担,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难题。山东提出高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就业或灵活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将就业见习补贴标准提高至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0%。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满3个月后,用人单位可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并继续享受就业见习补贴。

     (四)加大援助,服务基层,兜牢民生底线

各地不断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及时将受疫情影响的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就业援助范围,采取阶段性延长援助政策措施,组织专家深赴基层,全力做好困难人员兜底安置和服务工作。山东采取阶段性延长就业援助政策,对从事公益性岗位政策期满仍未实现稳定就业的,以及就业困难人员享受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满仍未实现稳定就业的,政策享受期限延长1年。并积极开展线上专家服务基层活动,从全省遴选确定16个省级线上专家服务基层示范性活动,探索以“互联网+”形式赋能专家服务基层工作。广西对2020年3月31日前复工复产,6月30日前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就业扶贫车间给予复工复产达产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补贴2000元/人/年。


三、行业企业助推复工复产的新举措

     (一)服务大局,报团取暖,行业协会合力助推复工复产

全国各级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发挥扎根行业、贴近企业的资源平台优势,全力助推企业复工复产。中国就业促进会提出推动复工复产与推行健康码有机结合的建议,积极推动相关政策出台,并倡议广大会员单位推广使用健康码,助力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山东省、湖北省就业促进会积极发出倡议和建议,号召会员单位践行社会责任,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就业工作。中国饭店协会帮助外卖企业对接美团、饿了么平台,开通线上外卖并协调争取佣金优惠,并针对餐饮企业现金流危机,与多家单位发起“春风行动”,为餐饮企业融资贷款赋能。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流通协会开展会员企业疫情影响调查,及时反映会员企业有关运输难题,并向主管部门报送大件物流业抗疫情保复工政策建议。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出台全国钢铁供应链企业复工复产指导意见,举办企业财税新规和人力资源管理线上公益培训,组织开展疫情下钢铁市场运行特征分析,指导企业生产经营。

     (二)技术对接,资源整合,有效促进产业链融通

为推进市场有序恢复,一批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多方资源,联手发挥市场和生产领域“助推器”作用。国网福建电力构建“企业复工电力指数”,从区域和行业两个维度,精准统计、分析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精心组织电网调度。星网锐捷智能化供应链生产体系,高效支撑相关网络通信设备的快速生产下线,保障战疫前线医疗机构、政府部门使用。泉州市搭建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信息平台,打通供应链信息渠道。三钢集团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为客户提供资金支持,努力降低库存量,力争实现厂商双赢。中之杰“一云通”工业云平台助力企业在特殊时期打通供应链上下游,实现内外信息共享,高效协同。

     (三)线上招工,云上培训,助力企业精准管理

      为缓解“企业用工难”,减少“接触式”交互等问题,众多企业充分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云服务等新技术应用,启动线上“招工”,推行远程协同办公平台,为复工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储备,促进复工企业精准管理。福建移动“易企慧”线上培训平台,为企业、机构、政府提供开箱即用的能力管理,并为中小企业免费开放移动云远程办公服务。华为依托技术优势,免费为地方企事业单位安装调试视频会议系统,并提供全程帮助。浙江云朵网络科技研发“健康返象(山)和有序复工管理系统”,有效对接企业人员管理。升腾资讯“威讯云办公”全面支持云电脑、云应用,高效支撑企业疫情期间正常工作。浙江蓝卓推出“远程互联工厂”解决方案,可为广大工业企业开启远程移动作业模式。 

     (四)立足前沿,技术创新,满足社会生产生活需要

一批企业在疫情期间充分发挥社会责任,积极投入参与一线工作,全力保障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求。湖北纳杰身处疫情中心,积极组织外包的顺丰员工保障救援物资及时送达,派人力到中百、沃尔玛物流岗位提供服务,科学配置人员助力企业生产,调配人员支援湖北各大火车站提供志愿服务。金拱门公司对遇困难的被特许经营人实施延付广告费、减免或延付特许权费、免缴系统费等阶段性的援助措施,帮助有短期资金需求的被特许人申请贷款。顺丰公司开启航空“逆飞”驰援武汉,并通过“无人机”装载投放防疫物资,有效消除道路限行和小区封闭影响,避免配送接触,提高配送效率。京东利用自身强大物流供应链体系助力抗疫,并通过“智能物流车”等新技术保障物资配送。360公司启动“百城战疫”行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优势,帮助社区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封闭管理,助力疫情防控。滴滴(青桔)、美团、哈啰出行等共享单车及电单车为全国医疗、城管、环卫、交警等抗疫一线人员提供免费骑行服务,加强重点区域周边运维,及时提供车辆调度,全力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并对车辆进行“无差别消毒”,确保一线抗疫人员单车使用安全。


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建议观点

     (一)有效解决企业供应链资金链断裂问题

随着复工复产的逐步恢复,许多企业普遍面临上下游产业链、物资材料供应链断裂,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因停工停产造成资金紧张导致资金链断裂等关键问题。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建议,应进一步强化稳就业举措,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发挥好政策性金融作用,为防控疫情提供紧缺急需物资保障生产的企业、保障民生的商贸配送企业提供一次性稳就业奖补。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发挥好再贷款额度定向给中小银行、互联网银行和小额担保贷款机构的作用,专门扶持在疫情中受到巨大冲击行业的中小微企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建议,应采取切实措施,把促进复工复产的短期帮扶措施与稳定制造业比重和提高制造业就业弹性的长期目标结合起来,借此机会从机制上根本破解中小微企业长期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发展难题。

     (二)有效促进新业态企业发展

疫情期间,共享单车成为许多企业职工降低感染风险、复工复产的首选出行工具。共享单车平台企业也针对一线工作者用车需求,采取免费使用、无差别消毒、精准投放等举措,为缓解复工复产期间交通难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就业促进会张小建会长指出,共享单车企业在特殊时期发挥平台作用,为抗击疫情做出了贡献。但长期实行免费政策,企业将难以为继。建议应在制定政策时有所突破,给予平台企业政策扶持,或是通过给予劳动者交通补贴方式有偿使用,减轻平台企业压力,更好地发挥新就业形态稳就业作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成刚建议,应合理评估不同种类公共交通工具风险,避免“一刀切”政策阻断城市交通;应支持共享单车平台发展,适当减免共享单车企业仓库租金,或将承租维修、调度仓库的共享单车平台纳入租金减免范围。应加强政府与共享单车平台协同合作,利用平台大数据判断人流状况,掌握用户需求,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保障疫情防控重点部门附近共享单车投放,满足防疫重点群体用车需求。

     (三)借机推进灵活就业用工机制完善

疫情下,许多企业努力调整用工模式,以适应疫情下严格的网格化隔离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人力成本,纷纷采取“共享员工”、“跨界员工”等灵活就业用工模式,有效解决了短期内企业用工短缺问题。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盒马鲜生、苏宁物流、沃尔玛、永辉等多家零售企业以及哈啰出行等共享单车平台陆续发布“员工共享”“人才共享”计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指出,“共享员工”在暂时劳动力过剩的传统餐饮业与暂时劳动力紧缺的新兴电商零售平台之间激发了劳动共享,传统餐饮企业、电商零售平台和员工三方都解了燃眉之急。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欧阳俊建议,灵活就业受场所、时间、单位限制少,不仅在疫情应对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也是未来稳就业的重要渠道,应在制度上给予支持和保障。应支持劳动者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创新劳动力市场管理机制。借机完善支持灵活就业的政策措施,明确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人员劳动用工、就业服务、权益保障办法,理顺劳资双方的劳动关系,清理不合理限制灵活就业的规定。

     (四)抓紧特别地方特定时期特殊政策的研究制定

张小建、张幼云(中国就业促进会原副会长)建议,湖北疫情最严重且延续时间最长,在严格控防中复工复产的困难比其他地区更为突出,建议中央有关部门应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协同湖北方面抓紧研究制定更适合湖北省情及其风险转换时期的特殊政策(应比全国性政策力度更大,扶助更多),为湖北当前平稳过渡和后疫情时期全面复工复产提供切实有力支持和科学指导。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张亚力建议,应及时跟踪本轮抗疫复工新政实施效果,摸清企业及地方落实复产复工政策痛点难点,挖掘总结推动政策落实落细的好招新招实招。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燕斌建议,应借此机会抓紧研究应对疫情等重大事件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性稳就业政策研究,为后续政策研究和储备奠定基础。蔡昉建议,要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针对性和精准度,把扩大社会政策托底范围和促进就业的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在足额给付失业保险金以及用于稳企援岗的做法外,将其用于支持农民工返城到岗所需的必要补贴;应通过培训和提供岗位中介提高劳动力供需之间的匹配度,以降低摩擦性失业;应通过支持企业实行员工储备,或者政府履行“最后雇主”的功能,安排暂时没有岗位的劳动力尽快进入培训状态,同时提供公益性岗位作为过渡措施,使劳动者在转岗的摩擦期间提升技能,降低下一时期遭遇结构性失业冲击的概率。莫荣建议,应抓紧建立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的长效机制,并将此列为政绩考核的核心内容和重点任务。同时,加强对疫情影响较大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失业风险监测,采取各种措施稳定就业,同时做好失业应对预案,防止出现大规模失业状况。山东省就业促进会会长毕京福建议,应加强移动、交通、社保、招聘等大数据比对分析,多维度开展重点区域、重点群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时段就业监测,完善失业预警机制。


联系电话:0531-86120089  电子邮箱:sdjiuye2007@163.com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路13号  ICP备案号:鲁ICP备1902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