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省就业促进会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信息详情
最新动态
2020年中国就业十件大事地方就业创新事件揭晓
2021-02-04

由中国就业促进会主办的“2020年度中国就业十件大事及地方就业创新事件”征集评选活动于日前结束。经地方推荐和专家评议,最终评选出2020年中国就业十件大事及地方就业创新事件。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国就业发展史上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通过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六稳”“六保”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全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好于预期,成为民生改善的坚实基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本次评选出的中国就业十件大事和地方就业创新事件,是2020年就业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和突出亮点。

 一、“十三五”时期,全面推进就业工作取得明显进展,特别是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全面发力,对化解就业压力、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就业任务,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把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立国务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协调力度,积极推动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全面发力,就业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明显优化,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就业政策和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显著增强,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成为拉动就业增长的新引擎;全方位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应对新冠疫情冲击,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重大贡献

2020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保”任务。4月、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和山西考察时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今年以来,面对重大疫情带来的停工停产暂时困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人社等部门扎实推进“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精心组织复工复产复市,及时研究出台多项稳就业的专项和组合政策,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创新措施做法,积极应对严峻经济形势和新冠疫情的冲击,经过几个月努力,推进了复工复产复市,取得稳就业和降失业的阶段成果,对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失业率保持在可控范围,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2020年,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内外突变因素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相关部门密集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在切实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坚持抓重点、调结构、守底线,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实行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综合施策、协同发力,推动就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额完成全年900万人的目标任务。1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5.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24%,均低于预期控制目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好于预期,成为民生改善的坚实基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

四、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开拓就业新空间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的积极作用,要求继续出台支持政策,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4月底,人社部发文部署开展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和就业促进项目试点工作,面向重点就业群体提供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促进其就业或稳定就业。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提出把支持灵活就业作为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的重要举措,顺势而为,补齐短板,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清理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强化政策服务供给,创造更多灵活就业机会,激发劳动者创业活力和创新潜能,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大力支持个体经营、非全日制以及新就业形态发展,全力以赴稳定就业大局。同月,人社部印发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开展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促就业行动,发挥行业优势开展促进灵活就业等十项服务。同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带动扩大就业的文件,提出要激发市场活力,开辟发展空间,营造鼓励就业模式创新的政策氛围,支持大众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展微创新,探索对创造性劳动给予合理分成,降低创业风险,激活全社会创新创业创富积极性。11月,人社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在景德镇联合举办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暨就业创业服务经验交流活动,大力营造鼓励支持创业的环境氛围,并开展基层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人员竞赛和交流。12月,人社部制定出台《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规范网络招聘服务,促进就业和人力资源流动配置。


五、多措并举,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就业扶贫

2020年2月,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明确鼓励优先招录、组织有序返岗、促进就地就近就业、优化线上服务培训等。3月,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并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加快推进贫困劳动力外出返岗务工,多渠道促进就近就地就业,并做好贫困劳动力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确保贫困劳动力优先返岗复工。4月,人社部启动实施2020年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助力脱贫攻坚行动,通过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助力脱贫攻坚。同月,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部署实施“6+1”劳务协作行动,组织东部六省市与湖北开展定向劳务对接。5月,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召开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工作。同月,人社部等四部门联合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专项行动,促进搬迁群众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同月,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数字平台经济促就业助脱贫行动方案》,依托数字平台企业集中提供多种形式就业机会,帮助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地区农民工就业创业。6月,人社部、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用好公益性岗位发挥就业保障作用的通知》,进一步拓展岗位领域,加强规范管理。同月,人社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明确帮扶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稳定务工,并将未摘帽贫困县、深度贫困地区等作为重点对象,优先施策。7月,人社部、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措施。8月,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就业稳岗座谈会部署工作。10月,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举办就业扶贫论坛,发布就业扶贫宣传片,发出企业和劳动者倡议书。11月,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等在国新办召开就业扶贫实施情况和主要成效新闻发布会,面向社会宣传就业扶贫措施成效。全年贫困劳动力务工规模达到3243万人,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六、深入组织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力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人社部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作为人社系统的中心工作强力推动。2020年1-11月,全国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540万人次(未含以工代训支持企业职工1106万),其中贫困劳动力免费培训240万人次,超额完成培训任务。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资金支出295.7亿元,其中专账资金支出249.4亿元。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对于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稳定和促进就业,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初,人社部召开全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视频会议部署工作。新冠疫情突发后,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作为“六稳”“六保”重要措施,创新开展线上培训,组织开展“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和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及时出台以工代训援企稳岗和专账资金直达基层等政策措施。针对就业重点群体,实施农民工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百万青年技能培训行动,工业通信业、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等专项培训行动,专门组织开展长江流域渔民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行动,为贫困劳动力免费培训并给予培训生活费、交通费补贴。8月起,连续组织14期专题培训班,对省市县三级1500多名基层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并逐省对表,按月调度和跟踪督导工作进展。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职业技能竞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对壮大技术工人队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七、多部门协同发力、精准施策,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

2020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专题部署推进工作。3-8月,中组部、人社部、教育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先后印发有关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鼓励科研项目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进一步加强就业见习工作、进一步加强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行动、做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等专项文件,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拓宽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与此同时,各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具体活动,搭建服务平台,助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3月,人社部会同有关方面启动实施“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4月,人社部启动第七届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5月,教育部、人社部联合举办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招聘周活动。同月,教育部、人社部等四部委部署双创示范基地创业就业“校企行”专项行动。6月,人社部联合国资委、全国工商联、湖北省人民政府,携手8家社会主体,实施以“情系荆楚 就有位来”为主题的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9月,人社部上线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提供常态化线上服务,畅通未就业毕业生求助渠道。11月,中宣部、人社部联合举办“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宣讲活动,营造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成长成才良好氛围。11月底至12月初,组织开展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市场化就业。12月,人社部、教育部等五部门组织实施“春华秋实·国聘行动”,着力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同月,人社部、教育部共同组织召开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部署推进工作。


八、全力推动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实落地,打好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组合拳

2020年2月,人社部召开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胡春华副总理出席并讲话,强调要全力以赴应对疫情做好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大局稳定。同月,人社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印发《关于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的通知》。同月,人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了降低中小微企业裁员率标准、加大稳岗支持力度等系列举措。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要求取消限制复工复产的不合理审批,加快实施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提高对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标准,扩大困难企业稳岗返还受益面,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稳定就业。5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明确要加大稳企业保就业力度,要求根据形势变化和企业诉求推出和完善相关政策,强化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措施,更大力度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6月,人社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印发通知,延长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期限,减轻企业和低收入参保人员当年的缴费负担,进一步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应对风险、渡过难关。 


九、扩大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规模,稳定城镇常住农民工就业,鼓励农民工以创业带动就业

2020年3月,农业部、人社部印发《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规模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在推动农民工有序返城返岗就业同时,加强政策扶持,强化指导服务,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规模。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大力发展生活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吸纳农民工就业多的给予更大政策激励。灵活就业支持政策对农民工要与城镇户籍居民一视同仁。8月,人社部、发改委等15部门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市场就业和政府促进相结合,通过拓宽外出就业渠道、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强化平等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优先保障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等措施,稳定城镇常住农民工就业,确保农民工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困难农民工及时得到救助。


十、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兜牢民生底线,助力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2020年4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大对贫困人口、低保人员和失业人员的帮扶保障力度。经国务院批准,5月,人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的通知》。6月,人社部召开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将失业保险的保障范围扩大到所有参保人员,创新落实延长大龄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失业补助金、临时生活补助等政策,将领金期满仍未就业、不符合领金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参保不足1年的失业农民工纳入保障范围放宽申领条件,畅通申领渠道,让参保失业人员及时得到生活保障。深入开展失业保险“畅通领、安全办”行动,畅通失业保险待遇申领渠道,创新实施“免跑即领”,上线运行失业保险待遇申领全国统一入口,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全面实现网上申领;全面推进“免证即办”,简化申领流程,失业人员仅凭身份证或社保卡就可办理,对符合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应保尽保、应发尽发,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2020年地方就业创新事件


一、强化政策扶持力,推动落实重成效,全面发力稳就业

各地加大政策扶持和实施力度,创新手段,优化服务,切实把稳就业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湖北省作为受疫情影响重点地区出台并实施援企稳岗扩就业组合性政策,采取特事特办的做法,一系列强有力的专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确保了湖北就业局势稳定。北京市推出援企稳岗“新9条”和惠企惠民升级版“新9条”,全力稳就业保就业。黑龙江省提出“十保”决策、制定应对大规模裁员和失业风险“1+4”预案,完善稳就业政策体系,全方位防控失业风险。上海市通过实行三大垂直补贴、三大延期政策、为企业和劳动者纾困。安徽省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活动,出台增岗补贴政策,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福建省实行“1234”稳就业工作法,坚持稳定岗位和扩大供给“两手抓”。江西省实施企业稳岗扩岗专项支持计划,通过稳岗返还、以工代训,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山东省应对疫情,推出24条政策措施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并在全国较早出台以工代训政策实施细则,加大支持力度。河南省制定大众创业惠民工程实施方案,扶持各类创业群体实现创业就业;根据基金结余情况和就业失业形势,合理调整政策保障范围,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四川省出台支持和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15条措施,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业促进就业作用。陕西省采取“五个一批”“五项措施”“五项机制”稳岗扩岗保就业。青海省从稳定企业岗位、稳定企业用工等方面出台措施,并通过“四送活动”“六项服务”,全力助推稳就业。山西运城市出台稳就业18条、支持贫困群众稳定增收20条,并实施“凤还巢”计划服务在外务工创业人员。江苏苏州市出版政策口袋书,涵盖7大类100项就业创业政策、5方面58项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及8大类158项政策服务内容,集中体现了苏州应对疫情采取的系列援企惠民促发展政策;无锡市建立创业失败保险制度,营造“全生态链”创业扶持氛围,减少创业者后顾之忧。浙江义乌市形成“三四三”工作法,将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分批次纳入“保企方舟”,精准帮扶。山东滨州市强化政策宣传引导,启动市、区、街道和社区“四位一体”政策解读机制,切实提高政策知晓度。广东深圳福田区出台“福企”11条、“福企”新10条等惠企政策,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四川成都市通过实施2020就业行动计划、制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0条、促经济保就业20条、33条,打出“稳就业”组合拳。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助推企业复工复产

各地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举措,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助推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复市。河北省及宁波、厦门、昆明、泰州、东莞、石嘴山等市加速落实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降低政策门槛,放宽申领条件,简化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限,实现企业“零申报、零跑腿”,稳岗返还办理“简、准、快”。辽宁省及厦门、苏州、南宁等市采取大数据比对,联审平台确认,无需企业申请,直接拨付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上海市上线“点单式”服务平台, 为企业提供惠企政策“菜单式”“点单式”选择“一站式办理”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极大方便企业办事。安徽省精简就业领域12项证明材料,加强部门间信息互通、数据共享,通过数据比对等方式实现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免报直发”。浙江杭州市取消复工复产审批程序,全面推行“备案制+负面清单+承诺制+现场服务”模式。山东淄博市推出就业服务“无形认证、政策找人”新方式,全力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湖南长沙市优化流程实现社保业务系统与代发银行直联,公示无异议后由银行将稳岗返还资金直发企业。四川成都市开展就业服务快办行动,设置网上办事大厅“打包办”专栏,实现“单点登录、一次认证、全网通办”,方便企业群众线上办理。


三、因地制宜、创新举措,积极推进职业技能提升

各地积极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拓展手段,创新方式,确保培训质量和实效。吉林省出台公共卫生辅助服务员职业技能培训方案,组织线上培训,并颁布公共卫生辅助服务员省级职业技能评价规范。江西省拓宽重点群体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行动实施范围和企业新型学徒制人员范围,并进一步明确竞赛、研修、评价补贴标准。山东省采取“全面普及+重点推荐”“全员免费+重点补贴”“全程服务+重点监管”方式推进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广东省打造“广东技工”品牌,大规模开展技能人才培训,深入实施“广东技工”高质量就业计划。重庆市开展特色培训助力双十万工程,创新开设智慧农家乐运营管理等特色培训,带动当地农户稳定增收。陕西省组建“千人服务团”,宣讲政策,帮助企业选平台、选课程、定方案,协助申领补贴资金,并提高补贴标准。甘肃省聚焦十大生态产业和六大特色产业组织劳动者开展线上培训,免费开放线上培训课程,不断扩大线上培训规模。宁夏自治区实行“5+2”(5天线上+2天线下)模式,并提供线上创业培训补贴。北京延庆区采取培训项目“列菜单”、报名培训“点菜单”、分配机构“派订单”、严格监督“查订单”等措施组织对口“云帮扶”。浙江义乌市实行“培训开班备案制+培训过程留痕制+监督管理抽查制+补贴申领承诺制”管理方式,确保培训实效。湖北麻城市开发适合大众的“网红”创业培训和短视频制作电商培训,拓展技能培训对象和培训专业“宽度”。四川成都市从“需求+供给、公益+市场、政策+服务、条条+块块”四维度双向发力,采取“线上培训-岗位推荐-就业质量跟踪-培训效果评估”闭环服务,有效助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南充市出台线上技能培训10条措施,推动中小企业职工线上职业培训。新疆兵团五师双河市建立线上培训实名制管理台账,加强线上培训监管,实现线上培训可查询可追溯全程留痕。


四、创新服务、多措并举,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各地进一步拓宽渠道,加大扶持力度,多措并举,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北京市发布应对疫情影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京8条”,上线“北京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内蒙古自治区组织开展10类特色招聘活动,开辟“1+14”盟市线上招聘服务通道。上海市精心打造高校毕业生求职宝典,推出“乐业上海”专家志愿者就业服务接力公益活动,提供“一对一”职业指导等服务。江苏省以“乐业江苏百万岗,真情人社助你行”为特色品牌,确定“十百千”目标任务,推进线上招聘。浙江省要求本省国有企业拿出不少于50%的新增岗位,面向湖北高校毕业生及湖北籍高校毕业生招聘。安徽省组织百名人社局长进校园活动,深入全省120高校宣讲政策,采取“免报直发”模式,为在皖就学的湖北籍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山东省采取搭建“就选山东”高校毕业生求职招聘云平台、开拓八大渠道、实施大学生“三个一”能力培养计划等九项措施,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河南省实施“321”计划、青年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等七个专项行动,促进青年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广东省出台工作方案,要求国有企业招收大专以上应届高校毕业生要实现一定比例增长,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国有企业人才结构优化实现双赢。重庆市建立“人社+教育+高校+区县”四方联动机制,对高校毕业生组织系列引才招聘活动。四川省结合“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设五大经济区招聘分会场,与重庆联办“川渝一家亲·携手促就业”专场招聘。西藏自治区出台高校毕业生就业规划和“稳就业20条”,构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长效机制。上海徐汇区开展职业加速营活动,将职业指导与新兴社交相结合,提升高校毕业生参与度,满足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就业需求。浙江绍兴市开展“感恩武汉、礼待人才”高校毕业生对接系列活动,支持湖北毕业生赴绍就业。广西南宁市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条措施,多措施并举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服务。


五、优化政策、高效对接,促进农民工返岗就业

各地实施多项举措,助推农民工返岗复工,稳定就业。辽宁、湖南、广西、云南等地通过发放问卷、微信扫码、电话咨询等方式,调查农民工返工意愿、就业状况和企业开工复工情况,做好监测和分析,引导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和转移就业。广西自治区出台12条复工复产服务保障措施,保障农民工就业创业。陕西省实施农民工返岗复工帮扶计划,在健康互认、优化运输路线、疫情防护和生活便利等方面帮扶农民工返岗复工。天津北辰区发挥“点对点”机制,畅通对口帮扶县农民工绿色返津通道。辽宁大连市开通定制返岗航班促六盘水贫困劳动力来连就业。吉林四平市采取统筹分段管理,搞好三重保障,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启动疫情期间输出就业。上海杨浦区采取“标准化+特色化”模式,打造集全方位与个性化于一体“乐业空间”就业服务链。浙江台州市启动“千辆包车接员工”“驻点招工”行动,精准借力省劳务协作群、社保系统大数据,对接企业需求,保障复工复产;嘉善县落实“三个一遍两个承诺”,包机接返农民工,助力复工复产。湖北荆州市在复工之初即首开组织专列“点对点”的先河,输送务工人员返岗复工;潜江市为务工人员购买抗疫情特殊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将严格防与有序放、逐步动有机结合,与绍兴“点对点”“一站式”有序转移。云南大姚县派出稳就业服务小分队,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方式,集中输运农村劳动力,让其“出门进车门,下车进厂门”。陕西铜川市针对湖北返铜农民工,建立重点建设工程企业联系机制,鼓励其定向招聘。


六、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手段,促进精准服务

各地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手段,不断强化大数据+就业服务平台功能,促进就业服务精准化。北京市加强数据共享比对,申领全程网办,失业人员登录系统后,只需提供银行账号信息便可完成申领。浙江、海南等地率先采用健康码分区分级精准应对疫情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各地也纷纷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健康码跨省互认。江苏省开发系列云上服务产品,采取大数据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开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绿色通道,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难题。福建省开发健康监测系统,助力企业评估员工健康与复工需求匹配度。广西自治区开发创业孵化智慧管理系统,实现创业孵化基地可视化、网络化、标准化、可控化管理。海南省打造“智慧就业”监测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就业综合服务。四川省依托农村劳动力实名制数据库,通过线上平台精准推送岗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坐诊、投融资对接等线上服务。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自主研发“968966创业就业直通车”服务平台,全力推进本市“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工作。辽宁沈阳市优化经办服务,在全省首创依托街道和社区分流业务量,失业人员可到社区登记代办申领失业补助金。江苏常州市打造智慧“五云”就业服务新体系,整合对接数据,精准快速锁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发放对象。浙江丽水市打造“就业创业码”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实现人社业务应用场景覆盖就业创业全过程。福建福州市运用智慧园区疫情防控子系统实行“码上复工”,对入园人员实行全覆盖精准管控。湖北宜昌市开发担保贷款“1300”系统,从见面办升级为掌上办,实现“1分钟申请、3分钟审核、人工0干预、群众0跑腿”。湖南永州市上线“智慧就业”平台,与省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智慧人社APP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提供便民服务。广东江门市率先在港澳地区设立人社服务点,探索“线上办、跨境办、自助办”人社服务跨境通办新模式。四川简阳市打造电商主题网易联合创新中心、“互联网+产业”创新加速平台和产业数字化人才培育平台,吸引各行业人才就业创业。


七、积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有效促进供需双方对接

各地不断完善人力资源配置,拓展精细化服务手段,有效促进供需双方精准对接。北京市搭建“就业超市”急聘在线平台,实现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当日归集审核次日发布,有效保障重点企业用工。天津市开通泛空间招聘平台,构建“线上发布职位+远程投递简历+在线审核+隔空面试”闭环式互联网招聘体系。并与湖北恩施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将恩施来津劳动力纳入天津稳就业政策范围。吉林省通过直播带岗、直播带货、人才夜市等推进返乡创业网红经济发展,促进劳动者求职和企业用工供需对接。湖南省开展认定全省产业工人定向培养基地工作,与重点企业进行劳务用工对接,定期定向推荐本地乡镇农村劳动力到重点企业就业。贵州省加快劳务就业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助力劳务用工精准匹配。青海省开设“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线上专区,对接帮扶省份用工需求。天津西青区开通人社职通车、组织千企千岗网络云聘会,助力企业广招人才。浙江金华市上线就业服务“智配直享”系统,有效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突破性转变。山东邹城市成立村级劳务服务中介,推动行政式服务向市场化服务转变,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和转移就业。广西柳州市开展2020年首届螺蛳粉产业暨粤桂劳务协作掌上远程视频招聘会专项活动,有效解决企业急需用工和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及转移就业难题。


八、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创业,全方位提供就业帮扶

各地鼓励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和工作模式,多手段提供就业帮扶。上海、贵州等地将参加线上职业培训的平台企业、电商企业或新业态企业纳入培训补贴范围。广东省出台灵活就业人员服务管理办法,按照包容审慎、创新服务的原则和培育、引导、规范的思路,从就业创业服务、社会保障、权益保护等五方面研究提出19条系列措施,促进灵活就业。陕西省发挥数字平台经济作用,开发灵活就业、居家就业、自主创业岗位,带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内蒙古兴安盟整合全盟灵活就业人员资源,针对灵活就业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务工岗位、政策帮扶、维权培训等服务,拉动盟内灵活就业。四川成都市构建灵活从业人员城市公共服务管理体系,推动建立灵活从业人员建档立卡、救助帮扶、权益保障等八大机制,对灵活从业人员提供全周期、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服务与管理。并搭建共享用工服务平台支持余缺调剂,引导帮助企业共享用工。


九、完善落实就业援助措施,全力兜底保障重点群体

各地积极完善落实就业援助措施,全力做好困难人员兜底安置和帮扶。江苏省引导农民工参加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项目,对农村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低收入农户劳动力予以托底安置。山东省出台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实施细则,采取五项措施,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湖北省实施公益岗位“倍增计划”,托底安置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广西自治区创新“3+2”模式,有力促进易地搬迁后续就业创业帮扶。重庆市支持社区(村)开发临时性防疫公益性岗位,并按规定给予临时性公益性岗位补贴。宁夏自治区开发消杀防疫、保洁环卫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新疆自治区开展“普通话+技能+创业”培训,助力南疆贫困人员就业。安徽安庆市开展主题宣传教育及扶残助残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优先安排残疾人上岗。湖北恩施州采取放宽年龄限制等措施,对贫困人员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和特色产业创业培训,对选准创业项目的,给予资金补助,增强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荆门市出台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和公益性岗位安置管理实施细则,整合资源设专岗,全面兜底稳脱贫。湖南株洲市围绕疫情防控,开发统计、社区(村)疫情防控、病毒消杀、监测等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并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陕西安康市提前部署现有就业扶贫特设公益性岗位与乡村公益性岗位过渡衔接,确保兜底安置帮扶不断。


十、深化扶贫协作,精准就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各地不断加大贫困人员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持续提升就业服务精细化和劳务协作组织化程度,助力脱贫攻坚。天津市开辟“就业扶贫网”,实现用人单位和受援地线上信息共享供需对接。山西省采取优先返岗、优先复工、优先吸纳、优先招聘、优先培训“五个优先”措施,助力贫困劳动力就业。吉林省开发省就业扶贫信息管理系统,以“五精准”“五到位”全面提升就业扶贫信息化水平。安徽省建立扶贫车间监督管理长效机制,调整优化带贫比例标准,持续发挥就业扶贫车间带贫作用。福建省以“一区两地”为基础设立劳务协作工作站,开通“就业扶贫直通车”平台,完善对接机制。江西省打造“6+1”就业扶贫模式升级版,促进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意愿、就业技能和就业岗位精准对接,打造一批贫困人员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就业扶贫载体。湖北省实施应对疫情助力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务组织提升等八大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广东省充分发挥“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劳务品牌带动作用,持续提升就业服务精细化和劳务协作组织化程度。新疆自治区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模式,构建“县有龙头企业、乡有规模企业、村有卫星工厂、户有小作坊”格局,带动就业。浙江舟山市创新实施东西部劳务协作“订单”就业扶贫机制,帮助达州贫困人员实现高质量就业脱贫。贵州威宁县以“三白”产业为平台,建立培训基地、村社一体合作社,分时分段开展“以工代训”,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陕西平利县探索“新社区工厂”扶贫新模式,通过发展社区工厂吸纳就业,解决移民搬迁后就业安置问题。青海黄南州以热贡艺术文化产业发展为依托,设立非遗扶贫工坊、免费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专项培训;海南州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内引外联、内转外输,为贫困劳动力在多行业多领域就业创造条件。新疆喀什地区主动到教育、卫生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事业单位逐一宣传对接,鼓励事业单位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享受稳岗返还政策,有效促进贫困人员稳定就业、增收和脱贫。



联系电话:0531-86120089  电子邮箱:sdjiuye2007@163.com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路13号  ICP备案号:鲁ICP备1902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