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省就业促进会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实践  >>  信息详情
理论实践
抗疫复工进行时(第16期)——亮点、难点、观点汇编(十六)
2020-12-11

一、近期就业新政策及稳就业五大举措

(一)近期就业新政策[1]

10月26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实施2020年职业技能提升攻坚行动的通知》,从加大专账资金使用效能,激发以工代训政策新动能,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开展常态化的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强化监管保证培训质量,强化风险防控,提高培训管理服务水平,加大工作督导和宣传工作力度10个方面全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深入实施。

11月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和有关行业部门要在赛前、赛中、赛后三个阶段,全方位搭建宣传平台,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切实提升效果,拓宽大赛影响力。

11月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的通知》,提出要针对不同的创业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培训。扩大创业培训群体范围,面向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各类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促进技能与创业创新结合,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创新活动,将学生在校期间开展的“试创业”实践活动纳入政策支持范围。完善创业培训资源建设,广泛发动更多优势资源参与创业培训。加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创业培训师资库。要完善创业培训质量监控和效果评估体系,强化创业培训后续服务。加强创业培训与创业服务的有效衔接和统筹推进。推动创业培训助力脱贫致富,加强对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等的创业培训指导。

11月6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举办2020年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的通知》,面向2021届高校毕业生、往届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服务期满未就业人员,开展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更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

11月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企业大力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通知》,从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企业自主确定评价范围,企业自主设置职业技能等级,依托企业开发评价标准规范,企业自主运用评价方法,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评价,贯通企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提升企业评价服务能力,加强质量督导和服务保障工作9个方面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

 

(二)稳就业五大举措[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援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努力保住重点群体就业,稳住就业基本盘,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稳定现有岗位。通过阶段性减免三项社会保险费,缓缴社会保险费,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给予吸纳补贴和见习补贴等政策措施,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特别是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存量。截至9月底,三项社会保险费共减免9107亿元,缓缴616亿元,降低费率减收2322亿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850亿元,支出就业补贴638亿元,累计让企业直接受益超过1.3万亿元,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减轻了负担,稳住了就业岗位。

增加就业空间。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扩展享受范围。上半年创业担保贷款余额1726亿元,同比增长34.8%,有力地支持了就业创业工作。加大对劳动者平台就业扶持力度,取消涉及灵活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

保障重点就业。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拓宽就业渠道,实施就业创业推进行动,提供不断线就业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在农民工方面,多措并举促进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落实常住地公共就业服务。截至三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民工1.79亿人,较二季度末增加200万人,贫困劳动力外出2934万人,是去年年底的107.5%。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开通线上失业登记,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1-9月,累计帮扶353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促进供需对接。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实施就业创业服务攻坚季行动,创新开展大规模线上招聘,接续组织春风行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活动,累计发布岗位信息千万人次。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

实施困难帮扶。动态调整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的兜底作用,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开通线上失业保险待遇申领平台,加强与低保、社会救助衔接,切实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二、地方部门推动复工稳就业的新举措[3]

(一)加大扶持、精准施策,全力推进稳就业政策举措落地

各地积极创新手段,优化服务,切实把稳就业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上海陆续推出系列补充措施,通过垂直补贴、政策延期等方式为企业和劳动者纾困,助力企业顺利开展新员工招聘;助力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顺利渡过就业缓冲期。浙江发布《2020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白皮书》,涵盖2020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报告,2019年浙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榜单,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基本情况,人力资源协同指数构建报告等内容。青海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补贴、送培训”四送专项行动,强化重点群体政策宣传、精准推送岗位信息、落实兑现补贴、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将职业技能培训班直接开进农村社区,促进就业形势稳定向好。宁夏公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清单、就业创业工作政策清单、服务规范清单“三个清单”,进一步统一政策执行标准、规范服务办事流程,方便群众全方位了解就业创业政策、服务流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河北雄安举办2020年河北雄安新区大型人力资源招聘会暨京津冀家庭服务企业对接洽谈会,云集诸多信息产业、建筑工程等企业,精准对接,促进新区群众就业创业。江西九江通过制作问题解答和宣传手册,推动线下传播,送政到家,扩大政策影响;以“以工代训”为突破口,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平稳渡过难关;打造一窗式服务平台,探索“线上”办理模式,大力推进困难企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

 

(二)加大力度、创新举措,积极推进职业技能提升

各地积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计划,因地制宜,拓展培训手段,创新培训思路和方式,确保培训质量和实效。河北举办第二届创业培训讲师大赛,提高创业培训师资业务水平,展示创业培训讲师风采,实现“以赛促交流、以赛促引领、以赛促创新”目标。上海结合本市家庭服务业市场人力资源缺口状况,将家政服务、母婴护理和养老护理三项内容列入“云嫂”家政培训项目,以培训带动就业创业。江苏全力推行“政策领培”,培训要做强,政策要先行;“责任促培”,培训要做大,职责要分明;“质量兴培”,培训要做好,质量要保障;“竞赛助培”,培训要做优,激励要强化。湖北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各类补贴性培训,技能战“疫”,线上培训惠民又援企,疫后重振,打响“以工代训”攻坚战,因地制宜,技能培训“普惠”荆楚,有力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湖南乡村创业领雁培养计划“第四期”农产电商训练营开营,进一步提高乡村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者经营管理能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重庆全面推进职业技能提升暨技能扶贫攻坚行动,重点加大企业职工培训力度,加速新职业培训,提速职业技能鉴定(评价),优化审核流程,及时兑现各类培训补贴,扎实开展统计工作。广西开展“以工代训”专项行动,对区内受疫情影响阶段性困难工业企业代表给予“以工代训”补贴资金,支持工业企业稳岗保岗提升职工技能水平;创新实施“双千结对”岗位技能培训模式,出台“以工代训”、职业培训券等惠企政策。广东佛山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着力落实“广东技工”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建设“佛山市厨艺学院”“佛山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佛山南粤家政学院”,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高质发展。

 

(三)优化服务,落实帮扶,切实做好就业援助

各地不断丰富拓展服务举措,创新服务方式,持续为各类求职者提供就业帮扶和岗位信息。北京每天安排专场活动20-30场次,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定期发布活动预告。安徽统筹“四进一促”“2+N”主题招聘等地方特色,每周固定时间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河南围绕本地重点领域、新兴产业、重大战略人才需求举办招才引智专项行动武汉专场活动,开设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现场提供人员调动、岗位聘用、工资社保等便捷服务,实行“一对一”跟踪对接,协调解决落户、住房、医疗、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湖北多社区联合开展“人社政策进社区”惠民服务活动,将惠民政策下沉社区,送到群众家门口,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政策服务,真正让惠企惠民政策落地生根。海南结合当地实际,举办金秋招聘月夜市旅游业专场招聘会。浙江金华开展千名在金高校师生产业游,人才政策“智配直享”服务,在金高校大学生留金实习平台,大学生创业训练营,人才政策巡回宣讲,名优企业进校园六项专属活动,促进在金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


(四)多措并举,狠抓落实,扩展就业扶贫成效

各地积极完善落实就业帮扶措施,深化扶贫协作,提升贫困劳动力能力,加强兜底保障,助力脱贫攻坚战。河北创新政策举措,打好就业扶贫组合拳;做实任务清单,增强就业扶贫精准度;做好劳务协作,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做强三网合一,实现就业扶贫智能化,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黑龙江紧盯目标、多措并举,着力稳定省内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及时与东部省份开展工作对接,全力做好跟踪服务和再就业安置工作。江苏出台文件,通过“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监测,多平台开展在苏务工中西部贫困劳动力数据比对核查工作;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免费网络培训;打造首家省级公共直播招聘平台,为中西部地区贫困劳动力定向推送岗位信息;打出“减、免、返、补”政策组合拳,统筹各方力量将贫困劳动力稳在江苏、稳在企业、稳在岗位。山东高度重视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工作,人社等三部门联合分解下达稳岗就业目标任务、主动对接中西部省份、明确6项专项稳岗就业政策措施,强力推进工作落实。河南开展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五个一”活动,即做出一项郑重承诺,公布一部求助电话,挖掘一批储备性岗位,开展一次底数摸排,提供一期跟踪指导,实现就业有岗位、服务有载体、务工有技能、工资有保障。湖北人社扶贫“四点开花”,即就业扶贫增收入,技能扶贫强素质,社保扶贫强保障,人才扶贫促发展。稳就业方面,与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天津开展“6+1”劳务协作行动;增技能方面,深入推进技能脱贫专项行动,组织技工院校参与对口帮扶,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培训补贴标准;强保障方面,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养老保险待遇应发尽发;引人才方面,推进人事人才扶贫,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湖南印发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工作方案,人社、扶贫两部门成立省市县三级工作专班,通过融合“一库数据”、开展“一系列活动”、落实“一批政策”,推动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重庆印发文件,从摸清基本情况,加强岗位开发,落实稳岗责任,加强预警预测,建立协作机制五方面做实做细就业扶贫工作,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陕西坚持把贫困劳动力作为就业工作第一优先序列,采取“三个五”举措,实施四个专项行动,全力保岗稳岗扩岗,努力使贫困劳动力就业有岗位、培训有政策、创业有扶持,推动能转尽转、愿培尽培。宁夏大力实施就业扶贫、社保扶贫、定点扶贫。鼓励劳动者只要肯干就能挣钱,转移就业政策扶持增收入;实施不漏一人应保尽保,社保扶贫兜好民生底线;推行出实策办实事,实行“输血”“造血”并举,全力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三、推进稳就业保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中国就业政策制定和规划实施的启示和未来发展目标

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4]指出,回顾中国就业在“十三五”时期的实践创新,有三点启示:第一,五年就业规划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擘画的就业发展蓝图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其制定的改革发展部署安排对于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并且与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相结合,共同为做好就业工作提供重要保证。所以,对“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我们一定要认真设计,努力做好。第二,规划的贯彻落实是否达标见效,不仅要看规划本身的质量,并且要求政府部门从上到下要有很强的执行力。所以“十四五”规划的拟定,应当在总结以前制定执行规划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更加讲求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发展方向具有前瞻性,对政策措施具有实操性。同时,对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增强执行力提出要求作出安排,务求层层分解压实,一竿子插到底。第三,要不断适应新形势变化,对新问题作出预判。在做规划时应分类,一是属于必须坚持的大方向,必须完成的硬指标硬任务,必须守住的底线,务必明确下来。二是属于可按实际情况和变化作出相应调整的。对有条件前进的,可鼓励地方进行突破和创新,对出现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问题难以做到的,容许有一定的空间和弹性。三是要把就业最严峻的形势和最严重的问题做充分的估计,将应对危机的工具箱备好备足,健全完善专项举措和组合配套性政策,并做到能根据不同情况招之即来,及时主动。坚持为实现人民群众对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愿景,也要准备好在碰到大的变数和严重困难时,迎难而上继续推进工作。

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5]建议,“十四五”期间不设经济增长目标,不采取刺激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投资政策。经济领域以推进市场化改革,实现结构再平衡,培养创新发展能力为要务,实现均衡、可持续和充满活力的经济增长。社会和政治领域以理顺政府市场关系,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显著改善民生为目标,实现社会和谐,全民共享的发展。国际关系领域要继续推进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互利互惠,形成与大多数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维护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王小广[6]指出,我国经济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投资主导的经济已转为消费主导的经济,要素高投入主导的经济已转为创新驱动的经济,工业主导的经济已转为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这些转变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内需体系结构的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越来越成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正因为如此,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已逐步由偏重于刺激投资转向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十四五”及未来15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步期间,这一特征将会愈加明显。在宏观总量调控的基础上,要更多地用改革的办法促进消费与投资增长,要更多地用优化宏观环境特别是优化营商与便民环境的办法稳定消费与投资增长,要更多地用理念创新和优化结构的办法促进国内市场升级发展。要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与扩大就业作为稳经济、促共同富裕的重大国家工程。扩大消费最关键是要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要让中低收入家庭有购买力,使中高收入家庭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二)三大转型助推新的就业增长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7]认为,创造更多新增就业机会涉及三方面转型,即数字化转型、服务化转型、城镇化转型,这三个转型对加快推动创造更多新的就业,数字化转型相对较多,而涉及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的服务业转型发展相对滞后。生活性服务业,受疫情冲击较大,应尽快摆脱新冠疫情的冲击,恢复百姓生活正常化,这也是正常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增长的需要。生活服务业存在严重缺口,有巨大的就业需求空间。生产化的服务业,如研发服务、技术服务、设计服务、资讯服务、人才服务、专业服务以及物流服务、商流服务、资金流服务、信息流服务,人才流服务方面的互联互通,既可以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又可以增加大学生就业。公共性服务业也存在大量机会,如职业教育、公共卫生等。无论是数字化转型、服务化转型还是城镇化转型,都蕴藏着巨大的就业增加的空间。既要用前4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关的思维惯性来思考应对新冠疫情冲击的策略,也要从未来3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角度思考面向未来抵消新冠疫情的影响的举措。 


联系电话:0531-86120089  电子邮箱:sdjiuye2007@163.com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路13号  ICP备案号:鲁ICP备1902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