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省就业促进会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实践  >>  信息详情
理论实践
强化就业优先 推动高质发展
2020-12-05

 

 

强化就业优先 推动高质发展

王玉泉  

 

民生为本,就业为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新时代就业发展树立了鲜明的“优先”主线,提供了负重的“强化”注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是未来“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推动我国就业高质量发展的导航仪风向标。其中,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落实就业优先的逻辑主线。新发展阶段标注了我国就业动态发展的新方位,新发展理念为就业优先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三者是辩证统一、贯通一体的,深刻理解“强化就业优先”,必须牢牢把握三者之间的时代脉络和现实意义。

要深化认识新发展阶段的就业判断。实施就业优先必须有基础、有底蕴、有底气。十三五期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总体可控,预计十三五确定的目标任务将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接近7000万人,失业率始终保持较低水平,劳动力市场运行基本平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就业扶贫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尤其是疫情期间,“六保”“六稳”系列政策落地,实现就业的逆势增长。这些年,我们对就业优先从认识上不断深化、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已经具备了推进新时代就业优先落实落地的牢固基础。同时,也要看到结构性就业矛盾、地区之间不平衡发展、劳动者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经济逆增长周期中的失业风险依然存在。尤其是后疫情时期,进入新发展阶段,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高质量发展,应该对大致发展态势有基本判断一是稳的趋势持续巩固我国所具备的牢固经济基础、庞大回旋空间是就业局势稳定的强有力保证。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面临的发展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各种机遇叠加、各种挑战并存,在稳的基本面上,就业形势的良性波动将是合理反映。二是质量优势日益凸显十九届五中全会已为就业的高质量发展擘划了清晰路径。在年均千万级数量城镇新增就业的基础上,规模优势将继续保持,但就业的质量优势将逐步显现。公平的就业环境、良好的就业能力、和谐的劳动关系、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会成为高质量就业的基本表征。三是就业布局呈现鲜明特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城乡就业布局会呈现显著改变,“大城镇、小农村”出现强烈的数字反差对比。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落地,返乡创业依然是未来创业发展的新态势。四是动力聚合持续增强。就业工作发展将迎来动力变革期。首先是政策融合的态势将强化就业政策与产业、贸易、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将更加协调。随着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就业各关联要素聚合效应影响力会变强。部分行业、重要节点的流动性将持续提速,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市场供需配置。

要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思维转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引领新时代就业发展的重要指引。强化就业政策优先必须与贯彻好新发展理念相一致。提纲方能挈领,将新发展理念落实到就业优先的布局当中,应准确把握引领就业理念维度的转变。一是从强调数量到突出质量的转变。无论是工作目标,还是有关考核,就业数量的权重显然是不可忽略的。没有一定规模的数量,就难以谈就业质量的提升。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应有之义,顺应了群众新期待,有利于增强就业稳定性。突出质量优先必须构建衡量就业质量的指标体系,完善关联数据模型,依据大数据等手段,客观反映地区就业质量高低。二是从被动落实到主动找人的转变。强化就业政策优先,要突出以群众需求的导向,做足精准决策、精准施策的文章。解决落实中的“瓶颈”,要强化基层有关单位从被动落实到主动找人的转变,解决“大水漫灌”的现象,推动就业举措集约化。推动政策“主动找人”的基础,要做足“前半程”工作,解决“谁来找”的问题,这就需要强有力的执行队伍,狠抓强基固本,拧紧责任链条。三是从规模管理到精细服务的转变。就业优先不仅要求精准施策,更要精准服务。倡导一对一、个性化,既主动“端菜”,又满足群众和企业“点菜”。要不断简化办事服务流程,推出更多“傻瓜程序”“快捷菜单”,不断改善就业服务生态。随着服务方式多元化,还要推动“一站”服务向“一键”服务升级,推进智能迭代,让精细服务蔚然成风。

要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推进就业优先。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潜力巨大,在扩消费、强投资等方面优势突出,强化就业优先可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大有可为,在实践中推动形成就业优先的新格局。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更加注重选择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一要增强就业政策有效供给。在当前财政资金收紧的情况下,要优先保障公共财政对促进就业的资金投入,推动各地按照不低于1%的财政支出比例,持续做大就业资金的“蓄水池”。着力扶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二要推进职业技能提档升级。要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去谋划和布局职业培训。突出市场导向与统筹载体相结合、规范管理与鼓励创新相结合,统筹调动更多要素参与,围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进行技能群体影响评估,完善支持紧缺人员的培养制度,在技能转岗、技能提升方面做足政策储备,为开展培训提质增量提供多元化支撑。三要持续抓好创业带动。要持续厚植创业沃土,激发群体创业热情,积极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政策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持续推进机制创新,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创新人才为主体,以业态创新为重点,打造更好更优更接地气的“双创”升级版。四是强化重点帮扶机制。对重点群体就业,要注重普惠政策与分类政策相结合。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力推进青年见习计划,引导青年群体有序就业。要积极推进城乡和区域就业统筹协调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布局中,扶持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打造提升就业质量的“宝地”。

 

 


联系电话:0531-86120089  电子邮箱:sdjiuye2007@163.com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路13号  ICP备案号:鲁ICP备1902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