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5日,在《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杂志、《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理事会、青岛市人社局等共同指导下,由职多多主办的第二届蓝合会暨中国劳务经纪人云峰会在青岛召开。本届峰会的主题为“人力配置的未来力量”。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出席会议并致辞。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网络活动的热潮,数字经济借势崛起,可以说,几乎已经没有纯粹的传统产业。从一定意义上讲,每个行业或多或少都有数字化的身影,开启了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数据,这个新的生产要素,嵌入传统产业,发光发热,嵌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绽放异彩。
新业态下聚焦人力资源服务数字化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
人力资源服务数字化
中国是劳动力资源大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具有劳动密集配置的特点。在数据的推动下,劳动力市场变化颇大。首先,从需求上看,正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快速转变。也就是说,一大批劳动者将走上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发展的新路,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劳务输出,将由体力型向技能型快速转变。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向外输出已经占全国农民工新增的50%以上。其次,从供给上看,正在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快速转变。2010年,农民工新增1245万人,以后逐年回落,2019年仅214万人。2020年,职业技术院校的扩招,导致初高中的农村毕业生大量聚集在职业技术院校中,这样既能缓解就业压力,又能为后疫情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储备人力资源。第三,从劳动的形态上看,一大批新生代劳动者快速投入到快递、外卖、家庭服务、网约车服务和网络直播带货服务等新业态中。
新业态的快速发展,需要为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合理地嵌入人工智能。近年来,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在劳动者和企业之间发挥了很好的链接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度收费不同程度地存在。
第二届蓝合会暨中国劳务经纪人云峰会的召开,就是要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运用数字化加强科学管理,压缩繁冗环节、降低配置成本,助力企业降低人工成本。新冠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在特殊时期,需要助力劳动者和企业寻找到既维护劳动者权益又维护企业发展权益的平衡点,助力抱团取暖、共渡难关、劳资两利,助力企业打通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中的堵点、补上断点、建立起新的起点,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在双循环中肩负着保就业的重任。
新业态下的人力资源服务
平台经济吸引了大量劳动者,发展最快的是网络直播 带货服务。2020年3月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布新职业时,网络营销师成为新职业。据统计,2019年该职业从业者将近10万人,2020年平均每个月增长8%左右,到年底将有近百万人投入到这个行业中。
新业态是经济转型中的新动能,它由数据支撑,网络 系统或平台驱动。新业态对于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势体现在:第一,劳动效率提升、精准率提高;第二,平台经济顺应了劳动者自由就业的意愿,受到一大批新新生代劳动者的青睐;第三,平台经济上劳动报酬相对比较高,比社会平均水平高出30%-50%;第四,个人得大头,平台得小头,初步实现了劳动共享。
当然,平台经济下的人力资源服务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第一,就业稳定性差;第二,没有签劳动合同,怎么缴纳社会保险费;第三,出现劳动争议怎样调解,线上仲裁应运而生;第四、劳动者权益受损,谁来监察,谁来维护,怎样维护等等。
对于解决方案,也有一些初步的探索,要在数字化发 展中研究新办法。第一,对新业态要审慎包容监管,不能用传统的思维管理新业态,新业态的发展中,劳动合同与平台注册共存,需要研究如何管理这种新型用工办法。第二,研究参加社会保险的新办法,建立专账。过去,缴纳城镇职工保险,企业出大头、个人出小头,那么现在是否可以个人出大头、平台出小头。第三,特别是职业意外伤害险, 过去有工伤保险兜底,现在就需要通过按单计提、合理计提,要把偏高的商业保险降下来。第四,劳动争议发生以后, 研究探索劳动监察新方式,线上调解、线上仲裁、智慧监察。
后疫情时代,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 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人力资源服务业要 为双循环搭建起快捷的、合理的、有效的劳动资源或者人力资源配置的平台。(稿件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